農耕社會的史詩 ——《詩經・七月》淺析,第七章
- Hongji Wang
- 3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第七章原文: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場圃,場是碾壓的硬地面,範圍和菜圃一樣大小,用來打禾秸脫粒,所以叫場圃。禾有多個含義,一是代指所有莊稼,二是專指高粱。禾字的甲骨文(如下圖),正是高粱成熟的形狀。

黍是大黃米,稷是穀子;重穋(lù),《毛詩正義》曰:「後熟為重,先熟為穋。」這種解釋很貼切。因為重就是「種」,音同,是種可熟兩季的植物;穋是早種早熟的植物。

同是匯集;上入就是去到公家那裡,執宮功,就是做修繕房屋的事。茅是茅草,用來繕房蓋;索是搓的意思,綯(táo)是繩子。亟是急忙做完的意思,因為亟是極的本字,甲骨文作:

就是一個人頭頂天、腳踩地,極限之義,引伸為完成。乘是一個人登到樹上的形象,引伸為高大。其是那樣才可以的意思;播百穀,出自《尚書・舜典》,棄是周人始祖的名字,後是掌管之義,稷是穀子。
「棄,黎民阻饑,汝後稷,播時百穀。」——《尚書・舜典》
《詩經》應作於《尚書》之後,承接了《尚書》的表達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第七章集中寫的是秋收冬藏的農事,譯出來就是:九月份築就打糧的場圃,十月份將多種莊稼收割集中到場園中,糜子(有大黃米)、穀子、早谷晚谷、高粱、麻、豆子、小麥。嗟嘆我們農夫的勞作辛苦啊!我們的莊稼收割完畢集中起來了,還要到公家那裡做修繕房屋的事:白天收割茅草用於繕房,晚上搓繩子用於搭房蓋,急忙忙盡快修繕好高大的房屋儲糧食,這樣才能為明年春播百穀做好準備。
未完待續
_edited.pn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