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耕社會的史詩 ——《詩經・七月》淺析,第六章
- Hongji Wang
- 11月13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第六章原文: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六月食鬱及薁(yù),七月亨葵及菽(shū)。」 鬱的解釋普遍認為是鬱李,鬱的繁體字是鬱,是在屋中釀酒成熟,香氣充滿後,又加以香草再釀,使之更加香醇的意思。因為只有加了香草的酒,祖先和神靈才會聞其氣而至。因此字典普遍解釋:鬱,香氣也,或鬱蒸之氣也。這種解釋是接近本義的。薁就是蘡薁,即野葡萄,可以製醬。

葵就是冬葵,一種草本植物,成熟於七月間,莖及葉可食,營養豐富,有催乳、潤腸之作用;

菽就是豆子,主要指黃豆、豌豆等。亨與享是同源字,享受之義。整句譯出即:六月份可以飲鬱香酒,吃野葡萄醬,七月份可以吃冬葵和豆製品。
「八月剝(pù)棗,十月獲稻。」剝是撲的通假字,就是打的意思,稻就是大米、水稻。春酒,就是春天釀成的酒,冬天釀,春天成;介是求得意思,眉壽就是長壽,因人老了,眉會加長。壺就是葫蘆,斷是摘下;苴(jū)就是麻子,叔是拾取;荼(tú)是苦菜,樗(chū)是樗柴,即臭椿樹,當柴燒。

上邊幾句譯出就是:八月可以從樹上撲下棗子,十月可以收穫稻米;用稻米和香草釀酒,春天會成熟,還有野葡萄醬,用來上供以求健康長壽;七月可以吃瓜,八月可以摘下葫蘆,九月可以收集麻子榨油;採集苦菜,砍伐樗柴,以供養我們農夫的生活必需。這一章講的是農民的食物。

未完待续
_edited.pn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