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建立真願對自我教育的重大意義 - 劉鑄仁

已更新:10月17日

願望是心中期望實現的美好想法。 它對某一特定物或情感有強烈的嚮往或傾向性。


一、願望的特點


願望具有廣泛性和差異性。


  1. 願望的廣泛性來源於人的思想。


思想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或形成的觀念。人在出生之後便具有思想,但因為沒有接觸過客觀存在的事物,因此無法產生思維活動。隨著年齡增長,認知的提升,一定會帶來思想的轉變,讓人對事物產生深刻認識。隨著接觸客觀事物的越來越多,人們會思考,思維活動極其豐富,對世界產生判斷和想法,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和思想框架。例如,孩子會認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自己的人等。


人有不同的思想框架和結構,它指導為人處世,且有其至高點,這是人窮盡一生所追求的。追求的事物達到思想和認知的最高層面,就是願望。每個人的底層思維不同,最高層也各有差異,所以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願望。


ree

  1. 願望的差異性指願望從低級到高級的分類,而這種分類來源於人的理性程度和道德水準。


人的理性程度可以直接影響願望的層次。人這一生,有無數個美好和苦難的瞬間,但它們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意義在於尋找發現並完成使命,完成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職責,創造正面的價值,並不在於享樂。俗語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理性和感性的人對待美好和苦難的態度截然不同。理性的人注重思考。通過思考,悟出人生的意義,從而確定做什麼事情是最有價值的,並非做什麼事情是快樂的。隨後,他們會堅定自己的願望,雖有美好和苦難,但不會因為美好的出現而駐足,不會對美好形成執念; 遇到苦難也會堅持,因為其內心中對於創造價值十分堅定。因此他們不會畏懼痛苦,不會有情緒上的大起大落,這很好地説明理性之人有條不紊地完成生活中的事情,最後成功實現願望。


而感性的人恰恰相反,其最大特點就是思想有局限,因其易被情所干擾,困擾其中,無法擺脫,導致目光短淺,胸無大志,陷於七情六慾之中。他們會十分依賴生活中暫時的美好,會停下腳步感受每一次快樂。 在他們的觀念中,生活的真諦及極致即是快樂。這不僅讓他們怠於思考,更會在遇到苦難的時候退縮,不想面對,失去一往無前的勇氣。 最終會造成其願望只是為自己的快樂而服務。相較於理性之人,層次低了許多。


道德水準直接影響人的認知水準和思想框架,它讓不同人的人性產生差距。 人性有了差距,其追求就會有差別,既而願望就有所不同。不同的道德水準讓世界上的人分為「狂人」「凡人」「賢人」和「聖人」四類。


1)狂人最大的特點是情慾滿身,沒有智慧,他們在人世間活著唯一的目的就是享受。這類人的內心極度自私,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不擇手段,心中的最高價值便是讓自己快樂。這種願望是最低級的。在追求自己快樂的路上,必定會傷害到別人的利益或對別人產生負面影響,違反了善良的要求。同時因為私慾根本無法產生智慧,他們追求的快樂對社會無法產生任何正面價值。


2)凡人是平庸的人。他們與狂人的區別就在於不像狂人那樣自私。最高追求是讓自己平安無事,但有一些良知和小聰明,他們在達成自己目的的同時會盡量不傷害別人。這樣的願望處在中級階段。


3)賢人和聖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水準,同時具有大智慧。他們知道追求自己和家庭的幸福遠不是其使命,因為那是一種自私,廣濟蒼生是其最終目標。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和付出讓更多人過上美好的生活,減少戰爭,維護人類和平。賢人和聖人道德水準高,知道「自私」是錯誤想法,而「善良」是正確的。因此他們追求的最高價值就是對人善良,説明更多人。其願望屬於高級層面。


二、真願


真願是人發自內心最真實的願望。建立真願的前提條件就是人已經達到理性的層次,能看清真實的自己。


  1. 真願不能虛假


人往往擺脫不了對名利的追求,而自己並不知道。「名」是名聲,它決定了一個人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利」是物質,它決定了人的生活品質。 名利對真願的影響就在於是否「真」。 高層次的「願」是懂得生活的真諦並想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追求。 擁有這樣追求的人,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做幫助別人的事情是為了自己的名利心,是一種易於隱藏的自私心理,只不過隱藏更深。做好人好事,用自己的能力服務社會一定會得到回報,被更多人熟知,得到財富,實現名利雙收。這樣的「願」是假的。 如果有一天做這些事得不到名利,他們就會果斷放棄努力。


  1. 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天職


正如前文所說,每個人生來都有職責。職責是一個人一生應成就的事業及對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在一個人誕生的時候,他的使命已經被安排好了。判斷自己使命和天職的最簡單方法是依據自身天賦。「天賦」一詞,本義就是上天賦予的才能,是生來具有的。蜂釀蜜,雞司晨,馬拉車,牛耕地,這是動物的職責; 人也必有職責,其職責與「天賦」優勢密不可分。 天生的才能可説明人更好的完成使命。每個人的使命和職責不同會表現為天賦不同。比如歌德,上天安排他做的就是為後人留下文學作品,他生來便有創造散文詩歌的天賦。數學王子高斯的職責是推動人類數學的發展。他數學智商很高,學生時期便畫出了前無古人的正十七邊形,最終也成為了一代數學宗師。找到自己天賦並以其為導向發展的人,在履行天職的路上會很順利,因為他在做正確的事。


  1. 真願要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使之成為實現理想的真正動力


人的理性程度會影響願望的層次,而真願對理性的要求則更高。理性思考的方面主要包括願望與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的聯繫和可行性。自然規律是世間固有的規律,比如晝夜交替,春暖夏涼。自然規律的安排是完美的,人的智慧在自然面前就像一粒微塵。人不能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改變這些規律,否則就是對自然的破壞。 社會規律是社會發展、運轉過程中形成的動力,推動社會不斷進步。人的使命就是對社會做出貢獻,讓社會不斷進步,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人間做事只有符合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因此,真願必須符合社會與自然規律,同時對自身能力要準確把握。方向如果正確,人立下真願之後就是啟動了人生事業的發動機,它會推動你破除一切困難和障礙,甚至感覺不到痛苦,去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


三、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需要分為「自我」和「教育」兩個概念來理解。


1.「自我」是獨立於一切人的個體,其本質是有自我選擇權。


每個個體因成長環境、教育資源、家族遺傳不同,使其自身認識和內心想法不同於他人,不依附於外界的評價和期待,它是人通過思想、情感和經歷建立的獨特身份,為人的成長提供內在條件支援。每個人的自我是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個體有能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意志,做出獨立的判斷和決策。對於外界的意見,例如父母、老師的教導,除非真正被自我認可,否則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自我可以選擇確定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外界給予再多的意見,如果不被接受,絲毫不會影響個人的旅途。因此,自我的核心本質是擁有自主選擇權。如果一個人的內心選擇與師長教育的正確方向不同,那麼他無論怎樣表白自己的決心,都是一種虛假,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起任何作用。


2.「教育」對人的幫助在於為人的成長提供外在條件支持,並非直接起作用。而當真理被自我認可,主動追求時,才形成自我教育的動力。


教育的內容不限於學術知識,更包含著世間真理,其核心在於指導人生,即幫助個體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社會責任感,建立真願,才能實現教育的目的。


四、真願對自我教育的重大意義


真願對自我教育起決定性作用。教育是人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外在的條件支援,其需要內在條件,即自我的認可,才能產生作用。外在條件好比汽車的汽油,內在條件好像油門,就算給汽車加滿了汽油,不踩油門,汽車也不會啟動。教育也是如此,老師提供外在條件支援的表現形式是他們經過一生學習、積累的知識和走了很多彎路之後在內心中形成的理念,很有指導意義。如果人能按照智者教育的方向前行,未來必然光明。但很多人的人生是失敗的,就是因為他們的「自我」對老師的知識和理念是排斥的。而「自我」具有自主選擇權,被排斥的東西自然不會被選擇,教育就起不到任何指導作用。當老師深奧的知識和指導性的理念被自我認可,主動追求時,就意味著自我選擇了被教育,形成自我教育。因此,無論教育的內容多麼高超,不能轉化成自我教育,都不能實現指導人生的本質作用。


真願作為心中的最高追求,是一種心理品質,它與人的道德心性互為作用。這種品質極其可貴,它對自我教育發揮巨大作用。


真願可以決定人的行為動機和行為效果。教育是會產生結果的,這種結果的產生完全取決於真願,因有真願,即有目標及方向,否則內心迷茫,必然產生不同的行為效果。


自我教育要經過自我的選擇才能起到作用。當一個人有了真願,他就有了不斷昇華的原動力,其行為動機就是純粹的地希望自己能夠實現使命。有了動機之後就會行動,自我教育就找到了最好的實現路徑。 按照履行職責的標準,在各方面獲得提升。所以擁有真願的人會懂得自我教育的意義,用真心接受教育和指導,將其當作創建業績路上的跳板,把真願當作支點,用堅定的內心克服一切困難,嚴格要求自己。因此,自我教育只有在真願的支撐下才能完成。


五、建立真願的必經過程


  1. 首先是外部因素,即優秀的家庭教育規範,將標準規範形成習慣。


一個孩子生下來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在其身邊最多的就是家人。必須有良好的家庭環境,長輩的言行和引導方式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家人正面引導孩子,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規則標準,並以此要求孩子,潛移默化中; 反之,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孩子的思想就會出現偏差,私心重。因此,建立真願的首要條件就是家庭要有優秀的教育規範。孩子思想從幼稚到成熟是長期的過程,家人必須將優秀的教育規範長期堅守,形成家庭的習慣。


家庭的正確教育讓人對事物有了正確的判斷標準,他們可以分辨出是非對錯,對“正確”“錯誤”的認識來源於家庭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同時人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的內容主要是每天接觸的事情及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會帶來一些教訓,人在這些教訓中能增加閱歷,知道事情的正確處理方式,從而提升智慧; 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為認識到天職和使命埋下伏筆。優秀的教育規範讓人有機會根據自己的本心真願思考未來從事的職業。當人用正確的價值觀思考問題,並在生活中淡化名利,提升閱歷時,他對自己的未來就有了一定規劃。 輔以學術水準的提升,對自身天賦的把握,就會認識到天職和使命。


  1. 明師的引導不可或缺。


家人為孩子建立的是正確的觀念和思想,一般都是有限的,只是起到打基礎作用,因為家庭畢竟不是教育專家,高水準的明師才能對孩子的未來規劃出方向。老師不僅要時刻關注學生對真理的理解以及道德修養,也要帶領學生系統化學習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系統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讓天賦顯現。由此,學生們會建立真願。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真願,以此促進其自我認同和自尊,減少壓力和焦慮,變得越發自信,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之中。老師可以採取一些正確的方式引導:比如結合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佈置一些靈活的項目和作業。很多學校現在將完成全部的家庭作業當作考核學生素質的一部分,這是不合理的。即使完成了作業,學生卻一無所獲,因為他不具備支持他們學習的真願,只是應付而已。


當明師將真理傳授,智慧的家長遵循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提升,思想漸趨成熟,自己逐漸認識到天職與使命,而其內在的原動力已具備,心性標準已達到一定高度,他會不斷淡化自己的名利情慾望,克制自己,努力踐行師之所傳,逐步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確立人生奮鬥目標。


  1. 實現真願的過程是長期的,關鍵的因素是艱苦努力,踐行到底。


首先,努力的過程可以檢驗真心。 過程中會有很多苦難,如果因苦難而放棄努力,這個「願」就不是真的。 真誠的人是堅定的,無論遇到什麼都會為實現理想而奮鬥。苦難的作用就在於檢驗真誠程度。


其次,一切為了實現理想而做的事情都可以被稱作努力,努力的過程是提升自己的過程,人的認知水準和做事能力會隨之而提高,使人對目標的認知越發清晰,對真願的理解更加準確,逐步向目標邁進。


綜上所述,明師能夠指出人生的方向,真願決定了人的發展動力,自我教育不斷增長人的智慧和能力,從而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名利难弃,使命难定。明师难寻,真愿难立。人生世间,四难不免。時刻靜思,得無慎乎?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