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周易》基本理論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啟示 - 盧華鈞

  • Huajun Lu
  • 2024年11月18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已更新:10月17日

《周易》是中國哲學的源頭,因為其具有客觀真理性而被廣泛應用於中國傳統社會的生活之中,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周易》深刻地闡述了中國古代對天體、陰陽、系統的認識,其所講述的理論與現代物理有著相通之處,應予積極研究。


《周易》的理論來自於河圖和洛書。原本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圖像,蘊含著宇宙星象之理。 傳說在上古伏羲時代黃河出現龍馬,其背上繪有河圖,即所謂的「河出圖」,伏羲通過對河圖的解讀創建了先天八卦。大禹治水時洛水中出現神龜,龜背上繪有洛書的圖案,即所謂的「洛出書」。 大禹根據洛書的提示,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所以河圖與洛書分別代表了天盤和地盤。 在洛書中,陰數反轉,陽數正轉,形成了太極。太極是《周易》的基礎理論之一。 太極陰陽和合,無限可分,銀河系的演化模式,是太極的旋轉方式。


一、太極


中國傳統的太極圖如下圖所示。 其組成是黑色的陰極,白色的陽極,以及陰陽極中互相穿插的黑色和白色的小圓。 太極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刻而複雜的含義,但具體來講可以分為微觀含義和宏觀含義。


ree

宏觀含義是指能被感知的物,此事物具有兩面性,與黑格爾的正反合辯證法原理很類似,陰極與陽極形成了對立,而兩者又統一在一起,形成同一個整體。 並且在這個整體中,太極圖又賦予了事物「中」的含義。


老子《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合。」(1)


《论语 • 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2)


《道德經》中所言,是指萬事萬物背陰而向陽,是在陰陽的衝擊下形成的。 說明所有的物是由陰陽兩面組成的。 而《論語•先進》中「過猶不及」則是對「中」思想的深刻闡述。 兩個例子都代表了太極中蘊含的中國古典哲學中的「中」的含義。


微觀含義指的就是粒子的組成,陽極指的是物質中所具有的較宏觀物質,而陰極代表的是其中更微觀的力量。 《周易》中所言:「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3)便是由這種太極圖的基本含義演化而來。 周易的理論可應用於各個領域也與其理論基礎紮根在太極上有關。 所有的可視的物體都是由分子構成的,而周易理論的基礎,太極,從根本上闡述了粒子的構成方法,使其理論具有了高度的普適性。


而陰陽中間含有的小圓,被稱作陰陽魚眼,即代表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觀點,也闡述了陰與陽兩個方面都是由更微觀的微粒組成的。 陰陽魚眼放大看就是兩個小太極圖,代表組成“陰”與“陽”的微觀粒子。 陰陽魚眼中再分陰陽,如此往複,組成了不同的微觀層次。


二、 陰陽爻


陰陽爻是從太極中延伸分化出來,用於具體表現事物的。 陰爻用來表現無形,更趨向於微觀的物質存在形式。 而陽爻代表的是較為宏觀的物質,表示具有能量的,能被接觸到的形態。 《周易》將這兩種要素作為組成物質的條件,並用於描繪事物的內在組成和外在形態,並且以三個為一組分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是為八卦,是組成我們所生存環境的八種元素。 《周易》的理論涵蓋了這八種元素的內在特點。 乾的特點是能量充足,內力爆發。 坎,指大坑,代表著水趨向下的特性。 艮,止也,萬事遇到山就會停止,象徵困難。 震,是用暴力手段改變問題,象徵雷電改天換地。 巽入也,本質是風,可以進入萬物,代表風有微觀的特性。 離,有美麗之意,象徵陽氣在外,陰氣在內,精華部分在外部。 坤,順從,象徵著大地穩定、平靜的特點。 兌,喜悅和諧的象徵,代表沼澤周邊生氣盎然。 在真正的使用過程中,將上下兩個卦疊加在一起,就能進行對日常生活的描述。 給人們提供了能指導生活的理論體系,指引人們用正確的方法解決日常遇到的問題。


三、 數


正是因為卦象再投入運用中要涉及到1-9個數位的運用,《周易》中也涵蓋了用陰陽歸納特點的方式對九個數位也進行了定性。 《周易•系辭上》有這樣的論述,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4)「天」與「地」是周易中特定的術語,其中「天」代表陽,而「地」代表陰。 《周易》將一到十內的奇數劃為陽數,偶數劃為陰數。 東漢經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5)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

二「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

五「從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六「《周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屬皆从六。」

七「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

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从八。」

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从九。」

十「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


從《說文解字》和《周易》中我們可以提取出一到十這些數字蘊含的意義。


 《道德經》中曾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觀點與「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6)的觀點內在邏輯是相同的。


一的內涵在於劃分,劃分上下,劃分天地,劃分陰陽。

   

二上面的橫代表「陽氣」,下面的橫代表「陰氣」。 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得,二是由一分化而產生的,是「一」將天地分割後的產物,清氣上升,陰氣下降,準備形成萬物。


三的釋義「天地人」是傳統思想中三才的概念,是指「二」中陰陽兩種氣產生之後,相互融合而產生出新事物的過程。


四的甲骨文,是在一個地域內,大水四處分散的樣子,指《周易》的理論涵蓋四方,圓融不破。


五的甲骨文是上下兩個線軸,上下兩條線在中心互相交叉。 交叉的地方有「中心」的意思。 許慎《說文解字》中表示, “五”是陰陽相交之意,從中也可以作證, 「五」是中心的意思。


 六起源於古老的房屋,同「陸」。 代指六合,六合是十二生肖中:鼠與牛為合,虎與豬為合,兔與狗為合,龍與雞為合, 蛇與猴為合, 馬與羊為合,為十二生肖六合。 是古人觀察天文「月建」與「月將」得出的結論。


七的甲骨文意思是以刀斷木,主殺,是兇數。 道家傳統法器七星劍,便取此意。


 八的含義是把一個東西分兩半兒劈開,是「七」分離後產生的結果。將大地分開會後產生不同的方向,所以中國人將天地分為八卦,是大地的八個方位。


九在中國古代是陽之極,九字的甲骨文的含義是蹲在房裡的猴子,著重強調它的尾巴,代表著結束之意。 九是陰陽五行中最高的境界,是陽之極,物極必反,代表著事物將朝著反方向變化。


十代表著結繩計數的節,也是9+1是極陽產生變化的體現,同時也有規定四個方向之意。


四、數在古代生活發明中的應用。


中國文化許多傳統的樂器、農具和文學都離不開數。 與西方文化「數」就是指物的個數不同,東方哲學思想中的「數」,是有著與自然相通的深刻含義的。


竹笛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樂器之一。 事實上,竹笛的創造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數字內涵。 中國音樂分為五音,而基礎音,「宮音」,也就是西方音樂中所說的C調,C調難以真正掌握,是長久以來困擾著藝術界的一個巨大難題。 九,在上文提到是數位中的陽之極,處於老陽的位置,古人認為九是天地中最重要的數字,因為其是陽之極,是最能接近「天」的數位,所以就把9×9=81,作為傳統音樂的宮音。 古人在八十一這個數字中選了一個較為合適的單位來做竹笛,也就是8.1寸,竹笛的宮音由此而生。 確定了宮音,古人又三分法確定了商、角、徵、羽,四個音。 因為“三”代表了三才,是陰陽二氣變化出的結果,可以引申出變化之意。 古人用三分法應是想要描繪這種變化。 所謂三分法,就是在宮調的基礎上,進行三分溢一和三分去一的變化,從而產生五音之分。 宮:9×9=81; 徵:9×9,再乘以2/3,等於54; 商:54×4/3=72; 羽:72×3/4=48; 角:48×4/3=64,再按照數位的大小排列,得出宮商角徵羽,五音定位產生。


除了音樂,文學中也有《周易》數的理念。 周汝昌的《紅樓小講》(7)一文中有這樣的論述,《紅樓夢》以九回為一段,全書有十二段,共108回, 「全書分兩大『扇』,前扇寫盛,後扇寫衰,前後各為五十四回,總是盛衰、榮辱、聚散、歡悲……互相呼應、輝映。 大對稱的結構格局,異常精嚴細密」。 本文認為「54」一數另有玄機,54=9×6,九在《周易》中象徵老陽,6象徵老陰,6×9恰好是陰陽和合之數,所以前54回為興,后54回寫衰,正對應《周易》中數位的含義。


五、《周易》與現代發展之間的聯繫


上面所講,太極圖的微觀含義是粒子的組成。 陽極指的是物質中所具有的較宏觀物質,而陰極代表的是其中更微觀的力量。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J.道爾頓在進一步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近代意義的原子學說。指明原子是由一個緻密的原子核,以及圍繞在電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正是這些電子使原子周圍產生了電場。 從這個角度看,太極圖確實客觀地反映了原子的基本形態以及組成成分。宏觀的原子核代表著太極「陽」的部分,而其周邊的電場和電子,則是組成太極圖「陰」部分。而「陰陽魚眼」則代表了微觀粒子仍是由更微觀的粒子組成的。 物理學家尚且還在探索微觀的粒子是否可以再分,以及更微觀的粒子的組成。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太極圖的理論推斷,原子以下的微粒是否都是由陰性與陽性的物質所構成的,從而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


《周易》中傳統的數論,是針對於「數」的本身特點,將數與自然相連而產生的理論。 應用《周易》的思想創造竹笛的思路亦可以應用於現代的生活中。「數學」被創造的目的,就是通過數,來抽象描繪出自然中所存在的事與物,是西方先賢開闢出的接近真理的方式。 從中可得,《周易》的理論與「數學」所產生的目的和用途殊途同歸,那麼我相信,《周易》的理論也一定可以被用在“數學”以及任何探索自然的科學當中。


劉子華在1930年,通過對《周易》的深刻瞭解,結合他所掌握的天文知識,受《周易說卦傳》中「坤為地,坎為月,離為日」的思想啟發(8),將星體與卦象相配,即為震合木星,兌合火星,乾合土星,巽合金星,艮合水星,加上離日、坎月、地坤,八卦已各與一星相合。 星與卦相合,通過這種方式預測出了第十顆行星,併發佈了《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一顆新行星的預測,日月之胎時地位》(9)一文。


周易中八卦對於萬物的特點和性質的分析是非常透徹的。 物質的性質,就是物理學所探討的根本所在。 學者通過分析物的性質,來認識環境,進而將其投入到生活中,這既是物理學的治學途徑,也是《周易》中傳遞出的思想。 從人類誕生之初,第一次運用自然能量便是從火中取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從蒸汽機,石油到新能源,無非是人類對火更好的利用的過程。 周易中,火,是離卦,有能量在外,易於取得的意思,這恰恰是對文明最先從火中提取能量的最好佐證。 而未來的方向應該如何選擇?《周易》中,象徵著水的卦象「坎」,有能量在內的含義,未來的能量使用是否應該從“水”中入手,提取水內部的能量。 化學中有「水煤氣」的現象,其化學方程式是C + H2O → CO + H2。 氫氣中具有大量的能量,這也是水中能量的初步體現。


由此可見《周易》與科學實驗產生的現象不謀而合,甚至對科學發展有著指明方向的作用。 《周易》中所傳遞出的,是古老的東方智慧對自然的抽象概括。 是東方先哲為後人開闢出的理解、尋找真理的特殊思維方式。 科學產生的根本目的與《周易》的理念一致,都是人理解外物,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 綜上所述,我認為《周易》的理念可以對科學的發展起到輔助甚至於指明方向的作用。


參考文獻

(1)(6) 《道德經》,南昌出版社,2017年版, 第155,156頁;

(2)《論語》,陳曉芬、徐如宗譯注,中華書局2015年第2版,第130頁;

(3)(4)《周易全書》, 鄭洪峰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年版,第595頁、第138頁;

(5)《說文解字》湯可敬譯注,中華書局,2018版, 第1頁、 第2915頁、 第36頁、 第3163頁 、第3164頁、第3165頁、 第3166頁 、第3160頁 、第464頁、 第231頁;

(7)周汝昌:《紅樓小講》,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80頁、第179頁;

(8)《周易全書》,鄭洪峰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版,第660頁、第664頁、第666頁;

(9)劉子華《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 一顆新行星的預測日月的胎時地位》,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版。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