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基本理论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 卢华钧
- Joe Sam
- 2024年11月18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因为其具有客观真理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之中,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周易》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对天体、阴阳、系统的认识,其所讲述的理论与现代物理有着相通之处,应予积极研究。
《周易》的理论来自于河图和洛书。原本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图像,蕴含着宇宙星象之理。传说在上古伏羲时代黄河出现龙马,其背上绘有河图,即所谓的“河出图”,伏羲通过对河图的解读创建了先天八卦。大禹治水时洛水中出现神龟,龟背上绘有洛书的图案,即所谓的“洛出书”。大禹根据洛书的提示,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河图与洛书分别代表了天盘和地盘。在洛书中,阴数反转,阳数正转,形成了太极。太极是《周易》的基础理论之一。太极阴阳和合,无限可分,银河系的演化模式,是太极的旋转方式。
一、太极
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如下图所示。其组成是黑色的阴极,白色的阳极,以及阴阳极中互相穿插的黑色和白色的小圆。太极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含义,但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微观含义和宏观含义。
宏观含义是指能被感知的物,此事物具有两面性,与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法原理很类似,阴极与阳极形成了对立,而两者又统一在一起,形成同一个整体。并且在这个整体中,太极图又赋予了事物“中”的含义。
老子《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1)
《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2)
《道德经》中所言,是指万事万物背阴而向阳,是在阴阳的冲击下形成的。说明所有的物是由阴阳两面组成的。而《论语•先进》中“过犹不及”则是对“中”思想的深刻阐述。两个例子都代表了太极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中”的含义。
微观含义指的就是粒子的组成,阳极指的是物质中所具有的较宏观物质,而阴极代表的是其中更微观的力量。《周易》中所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3)便是由这种太极图的基本含义演化而来。周易的理论可应用于各个领域也与其理论基础扎根在太极上有关。所有的可视的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周易理论的基础,太极,从根本上阐述了粒子的构成方法,使其理论具有了高度的普适性。
而阴阳中间含有的小圆,被称作阴阳鱼眼,即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观点,也阐述了阴与阳两个方面都是由更微观的微粒组成的。阴阳鱼眼放大看就是两个小太极图,代表组成“阴”与“阳”的微观粒子。阴阳鱼眼中再分阴阳,如此往复,组成了不同的微观层次。
二、 阴阳爻
阴阳爻是从太极中延伸分化出来,用于具体表现事物的。阴爻用来表现无形,更趋向于微观的物质存在形式。而阳爻代表的是较为宏观的物质,表示具有能量的,能被接触到的形态。《周易》将这两种要素作为组成物质的条件,并用于描绘事物的内在组成和外在形态,并且以三个为一组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为八卦,是组成我们所生存环境的八种元素。《周易》的理论涵盖了这八中元素的内在特点。乾的特点是能量充足,内力爆发。坎,指大坑,代表着水趋向下的特性。艮,止也,万事遇到山就会停止,象征困难。震,是用暴力手段改变问题,象征雷电改天换地。巽入也,本质是风,可以进入万物,代表风有微观的特性。离,有美丽之意,象征阳气在外,阴气在内,精华部分在外部。坤,顺从,象征着大地稳定、平静的特点。兑,喜悦和谐的象征,代表沼泽周边生气盎然。在真正的使用过程中,将上下两个卦叠加在一起,就能进行对日常生活的描述。给人们提供了能指导生活的理论体系,指引人们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
三、 数
正是因为卦象再投入运用中要涉及到1-9个数字的运用,《周易》中也涵盖了用阴阳归纳特点的方式对九个数字也进行了定性。《周易•系辞上》有这样的论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4)“天”与“地”是周易中特定的术语,其中“天”代表阳,而“地”代表阴。《周易》将一到十内的奇数划为阳数,偶数划为阴数。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有类似的表达。(5)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
二“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
五“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六“《周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屬皆从六。”
七“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
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从八。”
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从九。”
十“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
从《说文解字》和《周易》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一到十这些数字蕴含的意义。
《道德经》中曾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观点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6)的观点内在逻辑是相同的。
一的内涵在于划分,划分上下,划分天地,划分阴阳。
二上面的横代表“阳气”,下面的横代表“阴气”。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得,二是由一分化而产生的,是“一”将天地分割后的产物,清气上升,阴气下降,准备形成万物。
三的释义“天地人”是传统思想中三才的概念,是指“二”中阴阳两种气产生之后,相互融合而产生出新事物的过程。
四的甲骨文,是在一个地域内,大水四处分散的样子,指《周易》的理论涵盖四方,圆融不破。
五的甲骨文是上下两个线轴,上下两条线在中心互相交叉。交叉的地方有“中心”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中表示,“五”是阴阳相交之意,从中也可以作证,“五”中心的意思。
六起源于古老的房屋,同“陆”。代指六合,六合是十二生肖中: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 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是古人观察天文“月建”与“月将”得出的结论。
七的甲骨文意思是以刀断木,主杀,是凶数。道家传统法器七星剑,便取此意。
八的含义是把一个东西分两半儿劈开,是“七”分离后产生的结果。将大地分开会后产生不同的方向,所以中国人将天地分为八卦,是大地的八个方位。
九在中国古代是阳之极,九字的甲骨文的含义是蹲在房里的猴子,着重强调它的尾巴,代表着结束之意。九是阴阳五行中最高的境界,是阳之极,物极必反,代表着事物将朝着反方向变化。
十代表着结绳计数的节,也是9+1是极阳产生变化的体现,同时也有规定四个方象之意。
四、数在古代生活发明中的应用。
中国文化许多传统的乐器、农具和文学都离不开数。与西方文化“数”就是指物的个数不同,东方哲学思想中的“数”,是有着与自然相通的深刻含义的。
竹笛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事实上,竹笛的创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数字内涵。中国音乐分为五音,而基础音,“宫音”,也就是西方音乐中所说的C调,C调难以真正掌握,是长久以来困扰着艺术界的一个巨大难题。九,在上文提到是数字中的阳之极,处于老阳的位置,古人认为九是天地中最重要的数字,因为其是阳之极,是最能接近“天”的数字,所以就把9×9=81,作为传统音乐的宫音。古人在八十一这个数字中选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单位来做竹笛,也就是8.1寸,竹笛的宫音由此而生。确定了宫音,古人又三分法确定了商、角、徵、羽,四个音。因为“三”代表了三才,是阴阳二气变化出的结果,可以引申出变化之意。古人用三分法应是想要描绘这种变化。所谓三分法,就是在宫调的基础上,进行三分溢一和三分去一的变化,从而产生五音之分。宫:9×9=81 ; 徵:9×9,再乘以2/3,等于54; 商:54×4/3=72; 羽:72×3/4=48 ; 角:48×4/3=64,再按照数字的大小排列,得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定位产生。
除了音乐,文学中也有《周易》数的理念。周汝昌的《红楼小讲》(7)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红楼梦》以九回为一段,全书有十二段,共108回,“全书分两大‘扇’,前扇写盛,后扇写衰,前后各为五十四回,总是盛衰、荣辱、聚散、欢悲……互相呼应、辉映。 大对称的结构格局,异常精严细密”。本文认为“54”一数另有玄机,54=9×6,九在《周易》中象征老阳,6象征老阴,6×9恰好是阴阳和合之数,所以前54回为兴,后54回写衰,正对应《周易》中数字的含义。
五、《周易》与现代发展之间的联系
上面所讲,太极图的微观含义是粒子的组成。阳极指的是物质中所具有的较宏观物质,而阴极代表的是其中更微观的力量。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J.道尔顿在进一步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原子学说。指明原子是由一个致密的原子核,以及围绕在电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正是这些电子使原子周围产生了电场。从这个角度看,太极图确实客观地反映了原子的基本形态以及组成成分。宏观的原子核代表着太极“阳”的部分,而其周边的电场和电子,则是组成太极图“阴”部分。而“阴阳鱼眼”则代表了微观粒子仍是由更微观的粒子组成的。物理学家尚且还在探索微观的粒子是否可以再分,以及更微观的粒子的组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太极图的理论推断,原子以下的微粒是否都是由阴性与阳性的物质所构成的,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周易》中传统的数论,是针对于“数”的本身特点,将数与自然相连而产生的理论。应用《周易》的思想创造竹笛的思路亦可以应用于现代的生活中。“数学”被创造的目的,就是通过数,来抽象描绘出自然中所存在的事与物,是西方先贤开辟出的接近真理的方式。从中可得,《周易》的理论与“数学”所产生的目的和用途殊途同归,那么我相信,《周易》的理论也一定可以被用在“数学”以及任何探索自然的科学当中。
刘子华在1930年,通过对《周易》的深刻了解,结合他所掌握的天文知识,受《周易说卦传》中“坤为地,坎为月,离为日”的思想启发(8),将星体与卦象相配,即为震合木星,兑合火星,乾合土星,巽合金星,艮合水星,加上离日、坎月、地坤,八卦已各与一星相合。星与卦相合,通过这种方式预测出了第十颗行星,并发布了《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9)一文。
周易中八卦对于万物的特点和性质的分析是非常透彻的。物质的性质,就是物理学所探讨的根本所在。学者通过分析物的性质,来认识环境,进而将其投入到生活中,这既是物理学的治学途径,也是《周易》中传递出的思想。从人类诞生之初,第一次运用自然能量便是从火中取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从蒸汽机,石油到新能源,无非是人类对火更好的利用的过程。周易中,火,是离卦,有能量在外,易于取得的意思,这恰恰是对文明最先从火中提取能量的最好佐证。而未来的方向应该如何选择?《周易》中,象征着水的卦象“坎”,有能量在内的含义,未来的能量使用是否应该从“水”中入手,提取水内部的能量。化学中有“水煤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是C + H2O → CO + H2。氢气中具有大量的能量,这也是水中能量的初步体现。
由此可见《周易》与科学实验产生的现象不谋而合,甚至对科学发展有着指明方向的作用。《周易》中所传递出的,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对自然的抽象概括。是东方先哲为后人开辟出的理解、寻找真理的特殊思维方式。科学产生的根本目的与《周易》的理念一致,都是人理解外物,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综上所述,我认为《周易》的理念可以对科学的发展起到辅助甚至于指明方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6) 《道德经》,南昌出版社,2017年版, 第155,156页;
(2) 《论语》,陈晓芬、徐如宗译注,中华书局2015年第2版,第130页;
(3) (4)《周易全书》, 郑洪峰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595页、第138页;
(5) 《说文解字》汤可敬译注,中华书局,2018版, 第1页、 第2915页、 第36页、 第3163页 、第3164页、第3165页、 第3166页 、第3160页 、第464页、 第231页;
(7)周汝昌:《红楼小讲》,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0页、第179页;
(8)《周易全书》,郑洪峰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版,第660页、第664页、第666页;
(9)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 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的胎时地位》,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Comments